发文单位: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宣政办(2008)19号
发布日期:2008-3-31
执行日期:2008-3-31
生效日期:1900-1-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直有关单位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农委《关于2008年度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〇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市农委 二〇〇八年三月)
为深入推进全市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特提出我市2008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总结经验、科学布局、科技支撑、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注重质量、提高效益,全面提升我市水稻产业竞争力。
2.目标任务。①产量目标:总面积稳定在240万亩(早稻35万亩、一季稻159万亩、双晚46万亩),平均单产473公斤,增产2%.②质量目标:在圩畈区扩大粳、糯稻的种植面积,山丘区扩大绿色水稻种植面积,水稻优质率超过70%.③品牌目标:对现有品牌进行整合,扩大订单生产规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④效益目标:通过生产环节增产增收、提质节本增效和加工增值增效,实现种植户亩增效益30元以上。⑤示范区建设目标:建亩产超650公斤的示范区58万亩以上,核心示范区要有建成一定连片面积亩产超700公斤单季稻、900公斤双季稻的高产典型。
二、推广新型技术,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1.狠抓主导品种和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推广品质优、单产高、适应性强的主导品种,重点是超级杂交稻品种,在省推荐的 29个中稻品种基础上,我市确定10个左右作为市主推品种,并结合省粮补项目,每个项目县再确定5-6个补贴品种;继续抓好省农委布置的早、中、晚稻三个试验、展示基地,每个县(市、区)都要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试验、展示基地。
2.选准主推技术。以省农委“一增四推”技术为基础,在满足栽插密度和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的同时,继续推广六项实用技术。即:优质专用品种和超级稻为主的优良品种;水稻旱育稀植为代表的培育壮秧技术;以抛秧、直播稻、免耕和机插秧为代表的轻型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防高温热害、节水灌溉为代表的避灾技术;以玻╂草害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精确管理技术。
3.搞好主体培训。县(市区)、乡(镇)两级要抓住关键季节,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手段,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服务和培训。特别是把送科技下乡活动和对农民进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培训。
4.做好玻╂监测与信息发布。密切监测水稻、农资等市场的变化,定期发布水稻生产和市场供求的有关信息,并进行市场预测。在水稻生产的全过程加强“三情”(苗情、墒情、玻╂情)监测预报,并运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手段将防治信息及时准确地送到农民手中。
5.制定抗灾救灾预案。对主要水稻作物生长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特别是6、7月水灾,秋后的高温和旱灾,尤其是7-10月份水稻生长期间重大玻╂灾害要有充分认识,提前制定预案。
6.发挥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对水稻种植大户的扶持,继续实行农技人员联系大户制度,筛选10户种稻500亩以上,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生产技能的大户,在人、财、物上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三、切实加强“两个建设”,落实“两个抓手”
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强稻田排灌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中低产稻田改造,加大对种稻良田的保护和地力培育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防范稻田污染,增强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示范区建设。建立县级万亩示范区11个,示范总面积不少于15万亩,乡、村二级示范片总面积不少于43万亩。加强示范区管理水平,注重质量,核心示范区内产量指标按照剩┈级杂交稻示范标准进行管理,区内全面实行“五统一”管理。
3.以落实惠农政策为抓手。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措施,积极开展水稻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挂钩的运行机制,宣、郎、广、泾四县(区)水稻核心示范区要按照省农委统一部署,完成55万亩的任务。加大对良种繁育和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种植优质品种水稻的积极性。
4.以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营为抓手。同粮食部门通力协作,以订单生产为引导,集中资金和技术,支持优势区域发展优势水稻作物生产,提高水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挥家乐米业、扬子鳄粮油等公司水稻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作用,进一步扩大水稻订单生产;扶持水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带动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向“五统一”方向转变,提高水稻生产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四、强化工作运行机制,建立水稻生产责任制
1.建立内部协调机制。以市政府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领导小组为核心,统筹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定期交流情况,研究问题,协调重大活动,督促措施落实;技术专家组负责行动方案的制订和任务的分解、落实,协调解决行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全年拟定在3、4、7、10、12月份召开5次工作调度会和总结会;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把稻米产业提升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人财物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并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2.建立水稻生产联系点制度。各级农委领导分工负责,明确水稻生产联系点和具体工作目标。建立农业科技人员联系水稻生产基地、大户和企业制度。
3.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市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县(市、区)要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层层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开展水稻生产阶段性督查、检查和年终考核,并对发展水稻生产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有关人员进行年终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