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嘉政办发〔2008〕68号
发布日期:2008-5-30
执行日期:2008-5-30
生效日期:1900-1-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嘉兴市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五月三十日
嘉兴市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市劳动保障局 二○○八年五月)
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嘉兴市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行动纲领》(嘉委(2008)1号)、《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嘉政发(2007)65号)精神,结合本市促进就业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惠及城乡居民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活动,进一步提升镇(街道)、村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就业服务水平和就业援助功能,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建立健全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和就业体制,形成创业促就业、政策促就业、培训促就业、服务促就业的良好机制,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二、工作目标
各地要把创建充分就业村作为落实本区域扩大就业的重要目标和基础性工作,依托镇(街道)、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资源登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转移就业服务、困难群体就业援助、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等措施,形成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充分就业的市场、制度和服务体系。到2012 年,全市50%的村达到充分就业村标准,全市农村劳动力从事一产比例在16%以下,从事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达到75%以上。
三、充分就业村基本要求
(一)辖区内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力(不含在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标准界定另定)。
(二)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建立被征地农民、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和求职登记、招用工信息查询与备案、用工推荐、就业困难群体援助、职业技能培训情况等信息台账,按月更新,并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
(三)加强村级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每个村配备一台电脑,并与上一级就业管理部门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形成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格局。及时提供招用工信息和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定期宣传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的 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鼓励农民从事家庭工业和三产服务业,积极引导以村为单位组建公益性服务组织,充分挖掘农村社区管理服务、道路养护、河道保洁、生活垃圾收集、公路养护和园林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大力吸纳农村劳动力或被征地农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镇(村)范围内所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先满足本地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低保家庭成员就业。对在公益性岗位上安置农村低保家庭成员就业的,根据当地实际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
(五)坚持创业与就业并举原则,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注重发展服务产业、传统工艺产业、小商品市场、农村休闲园区等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创业基地。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创业引导专项资金。建立创建充分就业村、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良性互动机制,把农村富余人员从事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自主经营等纳入小额担保贷款对象范围。
(六)探索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化和项目化运行机制。针对特殊人群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采取日常援助与项目援助相结合的形式,推行资金项目化运作,实现专项工作推动与资金使用相结合,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就业项目经纪人制度,对每一位就业对象设计个性化的就业方案(包括就业前景评估计划、技能素质培训计划、就业服务全程计划)。逐步建立就业经纪人目标责任制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就业项目经纪人给予一定的职业介绍补贴。
五、考核办法
(一)对照充分就业村基本条件,每年年底,由村自愿申报,镇(街道)审查推荐,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认定,报市劳动保障局备案。各地对完成充分就业村创建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和补助,对充分就业村给予一定的就业服务资金补贴。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对市本级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二)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纳入县(市、区)、镇、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市本级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纳入《嘉兴市本级基层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考核暂行办法》考核范围,对完成创建任务的,按10分的标准予以加分。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专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相互配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和支持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
(二)落实就业经费,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各地要加大对充分就业村创建活动的资金投入,所需经费纳入当地就业与再就业资金使用范围。
(三)各地要根据实际,制定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具体方案,并对当年创建活动进行评审总结。
附件:
充分就业村考核评分表
评估 项目 | 序 号 | 评 估 标 准 | 分 值 | 村自 评分 | 镇(街道) 考评分 | 县(市、区) 考评分 |
一、 充分就业村工作指标 (40分) | 1 | 辖区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率达到90%以上的,得8分,低于90%不得分。 | 8 | |||
2 | 辖区内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的得4分;达90%以上的得8分。 | 8 | ||||
3 | 农村低保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至少一人得到有效援助,实现再就业,达100%得8分。 | 8 | ||||
4 | 农村劳动力从事一产比例在16%以下得4分;在15%以下或从事一产收入高于当地一产平均收入2倍以上的得8分。 | 8 | ||||
5 | 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75%以上的得8分。 | 8 | ||||
二、 村级平台建设(20分) | 6 | 设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并正式挂牌。 | 4 | |||
7 | 聘用专(兼)职社会事务员,并经过业务培训,持证上岗。 | 4 | ||||
8 | 人员经费、工作经费落实。 | 4 | ||||
9 | 落实工作场地,配备电话、计算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制定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工作职责和服务范围,并上墙公示。 | 4 | ||||
10 | 村级就业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 | 4 |
评估 项目 | 序 号 | 评 估 标 准 | 分 值 | 村自 评分 | 镇(街道) 考评分 | 县(市、区) 考评分 |
三、村 基础信息采集(10分) | 11 | 对村劳动力资源家庭状况、培训意愿、就业意向等信息收集完整。 | 3 | |||
12 | 动态信息准确、及时,误差率<5%。 | 3 | ||||
13 | 及时、准确、完整上报有关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报表。 | 4 | ||||
四、 基础信息管理(10分) | 14 | 连接就业服务网络并保持信息畅通。 | 5 | |||
15 | 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农村失业人员信息库,并定期更新;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实行动态管理。 | 5 | ||||
五、 村级就业服务(20分) | 16 | 定期宣传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等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 | 4 | |||
17 | 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开展就业岗位推荐。 | 4 | ||||
18 | 对有培训愿望的劳动力推荐技能培训。 | 4 | ||||
19 | 协助办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证和《被征地人员手册》。 | 4 | ||||
20 | 组织推荐各类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培养扶持创业对象。 | 4 | ||||
合计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