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泸市府发[2008]4号
发布日期:2008-3-11
执行日期:2008-3-11
生效日期:1900-1-1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当前,劳务开发工作和劳务经济已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已由劳动力过剩转变为结构性短缺,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变为追求绩效为主,由单纯抓劳务增收转变为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实现我市劳务产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走“城乡统筹,稳定规模,突出培训,打造品牌,强化服务,提升质效”的路子,把泸州建设成为劳务经济强市。
目标任务: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1万人,其中就地转移50万人,市外输出71万人;外派劳务输出1100人;培训农村技能人才11.2万人,其中获证7.91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80亿元,劳务输出人均创收6600元。
二、工作重点
(一)调整转移输出结构,提高组织化输出比重
要在稳定转移输出规模的前提下,实行就地转移和向市外输出,扩大市内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比重,压缩非技术工种向市外输出的数量,搭建政府之间、企业之间、培训机构与企业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输出平台,提高成建制农民工组织化输出水平,集中向发达地区、国家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输出,重点输出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市内就地转移,主要围绕泸州化工、机械、酒业、煤炭产业、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民工就地转移创造一个公平有序宽松的就业创业政策环境。
(二)突出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工素质
今年要集中政府、企业、社会和培训机构的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统筹培训工作,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和机制,整合重点品牌培训、阳光培训、贫困人口培训、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温暖工程培训等工程项目,加大技能型人才培训力度。职业教育学校,重点培训中高级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农民工文化、 法、劳动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扩大劳动合同签约、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解决好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土地流转等突出问题。省外在泸州民工集中的地方和企业设立县级政府民工服务维权站点。每年都要采取不同形式到泸州民工集中地区慰问、回访,关心泸州农民工、企业家,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五)加大经费投入,管好用好资金
各区县政府要把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劳动技能作为提升劳务产业的重点,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各种专项资金,整合政府、社会资源,拓展筹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把资金重点用在技能培训,添置先进实作设备上。要加大力度,用人力资源优势换取发达地区和大中型企业的资金和设备。要鼓励培训机构与有实力的企业、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共同培训。要加大成建制输出企业利用异地资源进行在岗培训,鼓励农民出资参与职业教育和技能升级培训,同时,要鼓励有识之士和民营企业家捐资助学,举办职校。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工作,各类培训资金要按照政策要求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二○○八年三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