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首页 >> 法律资讯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07-01-29

发文单位: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

文  号:沈政发[2007]2号

发布日期:2007-1-29

执行日期:2007-1-29

生效日期:1900-1-1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6)32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气象事业的发展,构建与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气象事业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加强气象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

  (一)完善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快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自动气象站建设工作。到2010年,全市基层气象台站全部达到“一流台站”水平,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二)实现气象信息资源共享。有关部门要将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全市气象观测网络的总体布局,积极提供大气、水文、环境、生态、市政设施、交通等数据信息,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网络资源,提高气象灾害及衍生气象灾害的预报预测水平。

  (三)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气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覆盖全市的闪电定位、大气电场监测系统,完善雷电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雷电灾害调查分析、风险评估和技术鉴定等业务体系建设,提高雷电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

  (四)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建立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灾害性天气做到及时跟踪、准确预报、快速发布和有效预防。气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调查和影响评估的能力建设,增强对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有害物质泄露、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

  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一)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开展气候资源的普查,形成完整的气候资源数据库。要积极开展生态气象的监测和评估服务,为制定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提供依据。要加大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气象服务工作,参与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

  (二)做好农业和城市气象服务。气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价系统,进一步加强农经网建设,开展精细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建立良种引进、基地选建、设施农业等项目开发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机制。要开展与城市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气成分观测,开展相应的预报服务工作。

  (三)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气象部门要提高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能力,建立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业务体系。要加强冰雹多发区的防雹业务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增加防雹控制区域,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效益。

  (四)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各地区要依法组织对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避免和减少重要设施遭受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对城市气候资源造成破坏而导致局部地区气象环境恶化。

  (五)扩大气象服务范围。各地区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通过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农村、企业、社区、学校的气象服务,扩大气象服务的公众覆盖面,不断满足全市人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气象设施进行科学普及工作,建设现代化的气象天文馆。

  三、推进气象业务体系建设,促进气象事业快速发展

  (一)加强机构建设。各地区要健全各级气象机构,建立和完善区级气象服务机构和人工影响天气机构,满足气象监测、预报预测、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和气象行政管理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吸收气象部门参加防灾减灾、公共安全、资源开发等政府议事协调机构。

  (二)提供经费保障。各地区要将气象事业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要加大对气象台站的投入力度,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经费。气象部门职工的各项待遇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相同。要按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做好气象部门职工的房改、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

  (三)加大科技支持。各地区要加大对气象领域高新技术科研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观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环境、气象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要建立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环境、疾病发生规律影响机理的综合研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保障。

  (四)依 范管理。各地区要依法保护各级气象台站的气象探测环境。气象部门要依法规范和管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雷电灾害防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气象信息发布、氢气球施放等工作。

  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联系人:杨律师

电话:13930322268

邮箱:yjmlawyer#qq.com(#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519号4楼

Copyright © 2023 捍卫自由刑事辩护defend-lib 版权所有 XML 捍卫自由辩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