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日照市人民政府
文 号:日政发[2006]32号
发布日期:2006-7-31
执行日期:2006-7-31
生效日期:1900-1-1
各区县人民政府,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高等院校,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国家、省属驻日照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6)3号文件加快山东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6)52号),进一步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濒临黄海,地处淮河流域,是南北不同气候的过渡带,气候多变,台风、寒潮、暴雨、冰雹、雷电、低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已成为我市防灾减灾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市气象事业发展迅速,科技手段不断完善,预测预报能力显著增强,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市气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台站现代化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不够高,气象精细化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有待加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气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和防御、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和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强化观测基础,完善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增强预测预报能力,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
(二)目标任务。按照山东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市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改善服务手段,增加服务产品,积极开展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及重大社会活动保障服务,特别是做好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预报服务,实现从传统的预报服务向更准确、更及时、更精细的无缝隙服务转变,努力减轻极端天气气候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使日照气象事业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三、明确重点,加快气象事业发展
(一)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气象服务水平。要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充实、完善气象业务现代化装备,建设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雷电、大气成分等气象观测、预报和预测业务系统,加快加密自动气象站、中规模卫星接收站闪电定位仪和移动气象站等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尽快配备713天气雷达,发挥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效益,增强天气监测能力,做好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警报和旱涝趋势天气气候预测。要构建气象预警应急网络体系,增强对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沙尘暴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有毒有害气体、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发公共事件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要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强化气象公共服务,通过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气象服务的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在灾害发生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地避灾服务,有效避免、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全力做好“三农”工作气象保障服务。要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充分利用气象科技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有针对性的开发更多的农业气象产品,积极做好为农业的特色服务;进一步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农用天气预报、预测、评估工作,努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的预报预警和趋利避害的服务能力。加快气象信息现代化进程,加强与广电、通讯等单位的横向协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寻呼短信、网络终端、无线自动电子气象信息显示屏等途径,不断改善为农村气象服务的手段,实现服务信息快速、及时、直观的入村入户。各级政府要认真组织做好农业气候区域和气候风险区划工作,科学指导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
(三)加快人工影响天气建设步伐。要加快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壮大人工影响天气规模,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要提高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人员素质,努力构建全市人工增雨防雹立体化作业网。积极开展针对蓄水、涵养地下水源、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灭火、净化空气和防御冰雹、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四)加强精细化气象预报的研究,提高区域气象预报的准确率。要加强对台风、风暴潮、浪涌、海雾等灾害预报方法的研究,为海上运输、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要随时收集并提供道路、旅游景点、近海海面的天气实况服务,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的定时、定量、定点等精细化服务能力,为交通运输、旅游、重要海上赛事提供现场气象服务保障。
(五)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实现气象资料信息共享。要打破海洋气象服务、水文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条块分割的局面,尽快实现气象与水利、环保、林业、海洋渔业、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信息资料共享,拓展气象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气象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措施,努力保障气象事业发展
(一)加强气象法制建设和气象行业管理。要重点加大对气象基础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力度,规划建设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把关、严格管理。加大对公共气象信息传播、雷电灾害防御等活动的监管力度。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气象法制和气象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了解气象、认识气象、应用气象的意识。要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健全集台站布局、业务流程、设备配置、技术标准、信息资料汇集与共享为一体的气象行业管理体系。
(二)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气象业务、科研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的开放式平台,加强气象探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象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重点研发具有自主创新特点的区域短时灾害天气、海洋气象预报预警应用技术。各级要将气象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人才培养计划,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坚持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把增强气象能力科学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四)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将气象事业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用创新的思维、理念和方法谋划气象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支持气象部门参与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论证和实施,配合气象部门做好国家重大气象工程项目的争取工作,落实配套建设资金。科技部门要重视气象领域的科学研究。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支持气象事业,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日照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七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