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文山州人民政府
文 号:文政发[2005]33号
发布日期:2005-4-21
执行日期:2005-4-21
生效日期:1900-1-1
各县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我州是农业州,也是气象灾害的多发地区,尤其是干旱、冰雹和洪涝带来的危害,已严重制约了我州农业的发展。遵循和认识自然规律,有效地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手段,防御和减少气象灾害,已在促进我州农业快速健康发展中显得十分重要。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
各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对我州抗旱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完善强有力的行政管理体系,做到州、县政府统一领导,气象部门具体负责业务管理、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其它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开展好工作。要认真制定各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保障工作的正常有序和积极开展。气象部门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的准确率,为政府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决策论据。各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逐年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好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所需的资金投入,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立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体系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服务效益,关键在于提高科技水平。各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把依靠科技作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从注重发展规模向注重提高科技和现代化水平及服务效益的转变。要依托现有气象业务系统,建立健全州、县二级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作业指导系统,形成合理业务流程。加强催化作业装备的更新步伐。积极推进我州的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增强空中水资源开发能力。要在干旱地区,冰雹多发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示范基地,探索建立集人工增雨抗旱工程、防雹减灾工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等为一体的气象保障工程体系,促进全州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业务能力。
三、服务“三农”,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整体效益
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我州的农业生产对天气气候和大气、光、热、水的依赖程度很高。依靠科学,掌握气候及其变化规律,对充分利用气象资源、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针对我州山区、半山区、坝区气候条件不尽相同,不同的优势农产品发展区域对气候要求不尽相同的实际,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做好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工作。要抓住一切有利降水的天气过程,采取多种手段,精心组织,科学设计,不失时机地开展以抗旱减灾和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为目的的人工增雨作业。要认真做好冰雹多发地区的消雹作业,努力减少冰雹造成的损失。要积极开展改善生态环境、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的人工增雨增湿作业服务。要紧紧围绕我州农业生产和气象灾害的特点,制定和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预案,切实减轻突发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努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整体效益。
四、强化管理,认真抓好人工影响天气的安全保障工作
目前,我州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都是采用地面作业方式,涉及航空协调、弹药的购买、运输、储存、使用、作业装备的保管、操作等多个环节,稍有不慎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对作业人员和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危险。我们既要看到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减少灾害损失的有利一面,又要充分认识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要不断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条例》,以及《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严格遵守各种技术规定和操作规程,做到万无一失。
二00五年四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