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首页 >> 法律资讯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一五”人口发展与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07-02-28

发文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  号:晋政办发〔2007〕12号

发布日期:2007-2-28

执行日期:2007-2-28

生效日期:1900-1-1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十一五”人口发展与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山西省“十一五”人口发展与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规划

  人口发展与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规划,是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规划,是全省“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和实施山西省“十一五”人口发展与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回顾和基本经验

  一、“十五”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山西省人口计生事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十五"期间,我省妇女生育水平始终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总和生育率在1.7-1.8之间,平均人口增长速度为0.653%,比”九五“降低零点四三个百分点;2005年底,全省总人口为3355.21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2‰,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降低。2000年-2004年,婴儿死亡率由19.91‰降低到17.17‰,其中农村由22.96‰降低到20.26‰;孕产妇死亡率由53.04/10万下降到39.80/10万;平均预期寿命由71.65岁提高到72岁。

  群众生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正在形成。我省政策生育率由2000年的77.73%提高到2005年的85.13%;多孩率由2001年的5.05%下降到2005年的2.76%."十五"期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稳定在85%左右。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十五”比“九五”少出生39万人,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所减轻,有力地支持了社会经济发展。“十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位由第20位前移至第15位。

  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省、市、县(市、区)财政投入由2000年的人均4元提高到2005年的10元。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巩固发展,技术人员素质明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各地普遍开展了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服务。人口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11个市119个县(市、区)1384个乡镇全部配备了微机,统一开发使用了《山西省全员人口管理应用系统》。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修订了《山西省计划生育条例》,出台了《山西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方案》等。贯彻实施《 ,取消和减少了计划生育审批事项,公开办事程序,推进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计划生育登记建制工作,纠正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超生历史遗留问题,对10万多名党员干部落实了党纪、政纪和经济处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依法行政的新阶段。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全面落实。开展对农村领证独生子女家庭和双女绝育家庭的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办理养老保险近3万户;实施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四项奖励政策和国家奖励扶助制度,兑现奖励计生家庭43万人户;开展少生快富-牵手工程,扶持38个县1600户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救助贫困母亲400余人。

  二、“十五”取得的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山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经验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到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奖惩、两手抓,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分类指导、分类考核,积极探索综合协调解决人口问题,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坚持从实现、维护育龄群众利益出发,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计划生育与扶贫相结合,实施少生快富,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坚持狠抓计划生育基层基础,促进后进转化,推进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均衡发展;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开展优质服务,推进综合治理,探索建立新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第二章 “十一五”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一五”期间,山西面临着比“十五”更为复杂的人口形势。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人口素质、结构、分布和流动问题相互交织,将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全省“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人口总量持续增加,低生育水平不稳定。“十一五”期间,山西要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并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总和生育率必须稳定在1.8左右。据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全省人口总量将分别增长到3460万和3660万,加之我省即将迎来第四次生育高峰,群众生育意愿与国家政策要求还存在差距,地区生育水平差异明显,部分农村地区计划外生育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稍有放松,生育水平就会出现反弹。

  出生人口素质不高,制约和谐社会的构建。全省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6.47/万左右。出生缺陷发生率在200/万到400/万的县有39个,400/万以上的县有10个。全省每年出生的人口中,有出生缺陷的达8000人左右。

  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二孩出生性别比连续6年高于120,多孩出生性别比连续5年高于150.0—14岁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4万人,20—35岁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27万人。人口性别比问题如不有效治理,将造成婚姻挤压,影响社会和谐。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大且保持增长态势。2005年全省劳动适龄人口已达2398.25万,今后平均每年还将增加16万,对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005年,我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到

联系人:杨律师

电话:13930322268

邮箱:yjmlawyer#qq.com(#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519号4楼

Copyright © 2023 捍卫自由刑事辩护defend-lib 版权所有 XML 捍卫自由辩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