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
文 号:锡政发〔2008〕206号
发布日期:2008-8-8
执行日期:2008-8-8
生效日期:1900-1-1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2008-201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八年八月八日
无锡市2008-201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意见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对于推进我市实现“一当好,三争创”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推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无锡市2008-201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一当好,三争创”目标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市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取得较大发展,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要有较大幅度提高(2006年无锡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1%),到2010年,市民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4.8%左右。
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基础的问题,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普遍树立和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防灾减灾、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广泛普及,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全民共识,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更加牢固。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初步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四大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在2008—2010年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和行动措施
(1)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确保学校科学教育质量。把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作为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重点。
(2)开展课外科技教育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中小学生田野课堂等知识。重点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快乐科学校园行”、“科普大篷车”、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
(3)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把科学素质教育成效纳入“五好文明家庭”、“文明职工”等评比标准,鼓励重视子女的科学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母亲素质工程”、“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活动。
(4)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发挥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积极利用科技场馆、科研院所的科普作用,建设社会化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提升未成年人的应急避险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5)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教育考核激励机制。把科学教育实施情况及其成效作为合格学校验收、星级学校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导向作用,完善其评审机制和评价体系。评选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表彰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
2.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
3.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学校管理中心、市科技局、市科协、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医院管理中心、市总工会、市社科联。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和行动措施
(1)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围绕科学生产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开展万名农民培训工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创业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能力。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民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十一五”期间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万人、农业从业人员基本轮训一遍,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普遍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重点进行种养殖大户培训7000人次,带动农户3000个。
(2)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科普志愿者活动月、送科技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开展“百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万名农村青年学百技”、“万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培训计划”等主题活动。总结推广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集市等做法,探索科技“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
(3)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继续开展科普示范市(县、区)、乡(镇)、村、户、农业园区(生产基地)等创建活动,建设一批集推广、培训和示范于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到2010年,力争全市有75%的市(县、区)成为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市、区),100%的市(县、区)成为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
(4)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培养一支专群结合的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培养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促进农村科普体系建设。以“一站一栏一员”(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建设为重点,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队伍,不断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开展环保知识和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农民的应急避险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2.牵头部门:市委农办、市农林局
3.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医院管理中心、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和行动措施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建立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适应城镇化加速的新形势,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科学素质教育,办好外来务工人员学校,重点加强就业技能、节能降耗、安全生产、职业道德、 体系。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制定表彰奖励政策,表彰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加强科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定鼓励和吸引境内外机构、个人独资或合作兴办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机构的政策。
2.健全经费投入体系。坚持政府引导,鼓励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加大对科普事业的投入力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市级科技发展项目也要加大对科普项目的立项研究。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承担的科普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通过有效运用政府的引导资金,促进全社会增加对科普事业的投入。根据现行税收规定,对各人民团体、科技场馆以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公益性科普活动实行优惠政策。落实公益性科普事业捐赠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定,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3.构建人才队伍体系。通过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一批熟悉科技发展和公众科技需求的记者、编辑队伍。加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立科技传播与普及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或在相关学位中设立相关的研究方向,培养从事科技传播活动与研究的高级人才。做好科普专职人员技术职务评定工作,提高专业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科普交流。
4.建立监测评估体系。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为指导,建立我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全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加强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程的监测评估,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地区、本系统年度常规统计制度,根据监测评估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实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
(二)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
(三)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市教育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建设局、市农林局、市文广新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市政府负责领导《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已成立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级政府也要加强对相应组织的指导,使其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建全。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计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各部门工作业绩考核内容之中。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按照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总体部署,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强化考核,充分履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同时要注意发挥各自优势,做到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一个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社会化工作体系,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建立实施工作机制。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协,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专项工作牵头部门应每年定期组织活动,召开工作会议不少于两次,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应机构,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建立健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会议制度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工作制度,确保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