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首页 >> 法律资讯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族宗教局关于宁波市宗教活动场所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03-07-20

发文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  号:甬政办发[2003]155号

发布日期:2003-7-20

执行日期:2003-7-20

生效日期:1900-1-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民族宗教局关于《宁波市宗教活动场所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三年七月二十日

  宁波市宗教活动场所审批管理暂行办法
(市民族宗教局 二00三年六月十八日)

  为了落实《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宗教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审批工作,根据国务院《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5号)、《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宁波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有关 和《宁波市行政审批暂行规定》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公民集体进行宗教活动的单位,包括佛教的寺庵、道教的宫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以及其他固定的处所。

  二、审批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根据信教公民过正常宗教生活的实际需要,在符合宗教活动场所合理布局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安排。

  三、新设立和迁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必须进行审批。

  四、本办法审批的内容:一是重建、新建的宗教活动场所;二是临时或保留的宗教活动场所;三是临时和保留的宗教活动场所转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四是迁建和扩建的宗教活动场所。

  五、重建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原有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建筑物已经不存在,只留有遗址,现拟在原址或移地重新建造原有的宗教活动场所。

  新建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历史上没有该场所,现在拟新建造的宗教活动场所。

  临时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场所基本符合《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和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条件,但在管理组织、人员、财务、制度、活动管理等方面,其中之一或某些地方有较突出的问题,需要整改和规范,给予依法临时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

  保留宗教活动场所是特指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具有保留价值,有佛教僧尼人员,产权属佛教界所有,但场所尚不具备开放条件,仅供场所内僧尼修持,不允许组织信教公民集体进行宗教活动的寺庵。

  迁建宗教活动场所是指该场所迁移至离原址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进行建设的宗教活动场所。

  扩建宗教活动场所是指该场所在原址范围上扩大规模进行建设的宗教活动场所。

  六、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申报单位是宗教活动场所的筹建组织或宗教团体,受理单位为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的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审批单位为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宗教事务部门。

  七、申请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宗教事务局制定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具备的6条基本条件;

  (二)符合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城乡建设规划规定;

  (三)依法取得宗教活动场所的土地使用权;

  (四)依法取得宗教活动场所的房屋所有权;

  (五)符合国家交通、消防、环保等工作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六)宗教活动场所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重建、新建和迁建、扩建的宗教活动场所,在建设前必须有足够的自筹建设资金。

  设在收费的公园或景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还必须得到公园和景区的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有一条便于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不受公园和景区收费影响的出入通道。

  需要占用林地或江河湖泊水域的宗教活动场所,还必须符合国家林业和水利方面法律、法规的规定。

  申请设立佛教宗教活动场所,该场所所在地的镇(乡、街道)区域内必须无自1996年专项治理以来非法恢复和新建造的小庵小庙。

  临时和保留宗教活动场所转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迁建和扩建的宗教活动场所,自该宗教活动场所登记以来,没有严重违反《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的行为。

  八、先建设后申报的宗教活动场所不予审批。

  九、申请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宗教活动场所筹建组织或宗教团体的申请报告;

  (二)《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具备的6条基本条件的详细资料;

  (三)宗教活动场所建设规划图;

  (四)县(市)、区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使用许可证;

  (五)县(市)、区以上规划部门出具的城镇规划同意意见书;

  (六)县(市)、区以上发展和计划部门出具的同意立项批准书;

  (七)其他有关材料。

  临时和保留宗教活动场所,临时和保留宗教活动场所转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及迁建和扩建的宗教活动场所还须提供该场所的房屋所有权证。

  重建、新建的宗教活动场所,还须提供该场所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意见。

  新设立和迁建、扩建的教堂还须提供该堂以堂带点的详细资料。

  十、重建、新建的宗教活动场所,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书面报告,经市人民政府复核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临时和保留的宗教活动场所,扩建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宗教活动场所,由场所所在地的宗教事务部门进行初审,经市民族宗教局审核同意后,报省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临时和保留的宗教活动场所转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迁建建筑面积超出原规模的宗教活动场所,扩建建筑面积在500至1000平方米的宗教活动场所,由场所所在地的宗教事务部门进行审核同意后,报市民族宗教局审批。

  同规模同面积迁建的宗教活动场所,扩建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内的宗教活动场所,由各县(市)、区宗教事务部门(大榭开发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宗教事务部门)负责审批,报市民族宗教局备案。

  十一、在宗教活动场所审批中,筹建组织或宗教团体须先征得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到发展和计划、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然后将有关资料提交给审批部门。

  十二、凡需市民族宗教局审核、审批的,按宗教分类由业务处室受理,经审核后,报局务会议讨论。审批宗教活动场所每季安排一次。

  十三、新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市民族宗教局要对其进行实地察看,其中重建、新建的宗教活动场所,必要时,宗教活动场所要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目及其规划进行论证。

  十四、已经批准建设的宗教活动场所,由场所所在地的宗教事务部门负责监管,按规定进行建设。未经同意,筹建组织和宗教团体不得擅自改变规划和设计。如确有必要作调整时,必须报经批准单位同意。

  十五、正在建设的宗教活动场所,在未依法登记以前,一般不得举行信教公民集体参加的宗教活动。凡必需开展宗教活动的,由场所所在地宗教事务部门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从严审批。

  十六、迁建的宗教活动场所建设竣工验收合格后,应由场所管理组织向原登记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原场所如保留的不再作为宗教活动场所使用。

  十七、重建、迁建、扩建后的天主教、基督教教堂,在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前,应采取撤销、合并的办法,对原以堂带点的场所作一次整合,凡离教堂较近的点一律予以撤销,人数不多的点予以合并,尽量使信教公民到教堂内过正常的宗教生活。新建的教堂原则上在5年内不设点。

  教堂增设新点要慎重考虑,合理安排,从严把关,并报市民族宗教局备案。

  十八、宗教活动场所审批表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印制。

  十九、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解释。

  二十、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联系人:杨律师

电话:13930322268

邮箱:yjmlawyer#qq.com(#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519号4楼

Copyright © 2023 捍卫自由刑事辩护defend-lib 版权所有 XML 捍卫自由辩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