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 号:淮府办[2005]108号
发布日期:2005-7-28
执行日期:2005-7-28
生效日期:1900-1-1
凤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制定的《关于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关于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
(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 2005年7月27日)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建立长效、稳定的利益导向机制,引导更多的农民少生快富,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4]21号)、《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方案(试行)的通知》(国人口发[2004]36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05]34号)文件精神,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的范围、目标、基本原则、组织管理
(一)试点范围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给予奖励扶助。
(二)试点目标
1.引导更多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不符合 、规章或政策规定生育。
3.现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二)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1.本人提出申请。
2.村级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会、村(居)民代表大会、村(居)民委员会分别评议并张榜公示。
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并张榜公示。
4.县(区)人口计生部门审核、确认并公布。
5.市人口计生部门抽查复核并批准。
6.省人口计生部门备案。
县级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对奖励扶助对象逐人建立档案并进行年审。
(三)奖励扶助金发放标准
符合上述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按每人每年均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其中只生育过一个独生女或独生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另每人每年增发120元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已超过60周岁的,以该制度在本地执行的时间为起点发放。
三、奖励扶助资金资来源和发放管理
(一)本次试点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省级以上财政承担80%,市财政承担20%。其中,只生育过一个独生女或独生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奖励扶助对象增发的奖励扶助金,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
市财政今年的配套资金将在今年计划生育专项经费的基础上追加解决,不抵减原有计划生育事业费年度预算,以后年度的配套资金纳入部门年度预算。
(二)奖励扶助资金按照统一要求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实行专账核算和直接拨付的办法,按照省统一安排,由市委托有关机构进行发放。奖励扶助金以年为单位计算,每年分两次发放(今年为一次性发放)。
(三)奖励扶助金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财政部门负责奖励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转移支付、总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对中央、省、市各级配套的奖励扶助资金实行财政专户集中统一管理、封闭运行,及时足额拨付到委托发放机构,并监督委托发放机构将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人口计生部门监督委托发放机构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及时掌握资金发放、资金管理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委托代理发放机构负责制定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并按照委托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将奖励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并将建立个人账户和资金拨付情况及时反馈给地方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同时向上级金融机构报告。严禁用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奖励扶助金抵扣个人贷款、抵交各种税费。
四、组织管理与评估监督
试点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进行。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奖扶制度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试点工作的全面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口计生委。各县、区也应成立以政府负责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本县、区的试点工作,并建立、完善试点工作有关制度。
(一)建立试点工作责任制度。市奖扶制度领导小组与各县、区就试点目标、资金管理、资格确认、资金发放、社会监督等有关问题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
(二)建立监督评估制度。
1.市奖扶制度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每半年对试点工作进行一次评估,包括对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发放奖励扶助资金情况进行考评。各县、区每半年也要进行一次评估。
2.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案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反馈。对奖励扶助相关信息数据,市、县(区)每季度分别进行一次汇总分析,及时掌握专项资金发放落实情况。
3.对奖励扶助工作实行公开、公示和群众举报制度,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
4.市和县(区)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制定具体办法和措施,对奖励扶助对象确认、资金管理、发放、制度运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奖励与责任追究
(一)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对在试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二)市财政负责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否则,承担因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而被取消试点资格的责任。
(三)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奖励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委托代理发放机构不按照委托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奖励扶助资金的,取消其代理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责任。
六、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试点工作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将试点工作纳入考核、评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合作,建立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和会商机制,共同做好试点工作。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县、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奖励扶助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格条件、资金发放渠道和领取方式,做到让群众知晓、让社会了解、让干部明白,为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完善政策,搞好结合。进一步完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把开展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与推行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实施“关爱女孩工程”、“妇女发展”和“幸福工程”、“百万会员扶贫帮困行动”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各县、区要定期将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经验和有关问题及时报告市奖扶制度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