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只有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不管是购买的商品房还是租来的廉租房,只要有房子住的人,才会觉得自己有安全感,才会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责任感。不会因为自己的住宿而分心,才会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然而房价的大幅提高,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目前秦皇岛的房屋价格已经大大超过工薪阶层的购买力。其与居民收入相比是比较高的。按照国际标准,五到七年的全家收入就可以买一套住房,而我们大约需要15年。现在,大多数人的收入已经跟不上房屋价格的增长速度,他们为了能买到房子不得不继续增加购房储蓄,但购房储蓄增加了,可是其他的消费性支出就要大大降低了。这将严重影响到本地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针对秦皇岛的房屋价格我作为一名居民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房价,让更多人能有房可住。
在目前影响房价的诸多决定因素中,政府土地批租税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要降低房价,政府要降低土地批租税。国外的经验表明,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抓住土地供应的“批发权”,实行公开拍卖,是调控市场、杜绝炒卖、抑制房价的有效手段。可是,我国许多城市从房地产市场放开之日起,政府就放弃了这个宏观调控手段,以为这样就能够搞活市场,可最终,“搞活”变成了“搞乱”,少数人混水摸鱼暴富起来,大多数人却望房兴叹。 同时,政府应该把自己从土地增值、契税增加、营业税增加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助给老百姓。单纯指望通过市场方式来解决大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是行不通的。政府应该考虑以下如何为工薪阶层、低收入老百姓提供较多的中低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价房,提高职工的住房补贴。
二、政府应明确对房价的态度,确立正确的新闻导向。
对市场的干预,不能再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这话没错,但这不能成为政府不作为的理由。事实上,一些城市的房价高得离谱,政府部门是有很大责任的。政府应明确其在宏观调控中的态度,确立明确的新闻导向。政府应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督管理,准确向老百姓反映房屋价格信息,减少投资者、消费者的盲目与冲动,使民众的购房行为更趋于合理化。
三、城市非中心区域及郊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注意公平,特别是教育、医疗、购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现今城市非中心区域房价与中心城区能相差较大,这是不正常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心城区各种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读上重点中学,而不惜血本在教育环境好的中心城区购房,这甚至成了城市中心城区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如果政府机构对各个城区一视同仁,至少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那么城市中心城区住房需求量将会大减,房价也会回落,因为中心城区毕竟是小的,所以分摊到各个城区后,原来非中心城区的房屋需求量不会大涨,房价也不会上升,反而会受中心城区房价下降的影响而下降。
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情况下,高房价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更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个政治问题。住房问题是个大问题,关乎民生。无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我国始终要把民生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完成了解决温饱的任务之后,住房、医疗和教育成为奔小康阶段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能否有效增加国内需求,也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平稳较快增长,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改革的成败。我们的社会必须实现贫穷者与富裕者,都能够居者有其屋,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放心地去进行工作和消费,老百姓也才能真正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