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首页 >> 法律资讯

企业风险之印章

时间:2014-10-17

企业风险之印章

 

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 罗振辉律师

 

当张总拿到原下属黄某起诉公司向其借款的起诉书时,大惑不解:公司并未向黄某借过任何款项。而更让张总惊奇的是该案的证据《借款协议》上真真切切地盖着公司的公章……

 

  这一幕,相信有不少人会猜到背后的故事。从法律角度来看,它首先涉及到的是印章效力问题。

印章之用,自古用之。上至皇权玉玺,下至平民私章,或是象征权力,或是证明身份。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印章的使用也被最大程度利用,成为日常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倚重于书面证据。换而言之,在法庭上盖有印章的纸张可能远比证人证言来得更加有证明力。

 

印章由于其特性,在现实中存在着无法克服的风险

一、印章是所有人法律意识的体现,但印章的实际控制者与真实所有人并不能在所有的时空达成统一。

从物理上来说,印章只是刻有某人姓名或某机构名称可供反复使用的小块固体。它的意义在于赋予留下痕迹的纸张等载体上的内容为印章所有人的意志。

由于印章只是个物体,它的实际控制者就有可能不确定,直接后果就是实际控制者对其的使用并不等同于印章所有人的法律意识体现。

用通俗的话来说,印章存在着被盗用的机率,而该行为的法律后果将由印章的所有人承担。企业如果没有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印章,公章被被盗用的话,将会是企业最大的风险。

 

二、印章的使用与其依附载体上的内容是可分离的。

在印章的使用中,通常情况是先确认载体上的内容后再在上面盖印章,即 “章压字”。在一些场合,也可能先盖章后再在载体上填写内容,即 “字压章”。无论是哪一种,盖章的行为与填写内容在时间上是无法统一的。

在一些纠纷中,经常可以发现这种情况:某人利用职务上或生活上的便利,在空白纸张上盖上印章,待日后在上面填上符合自己利益的内容,这些内容通常都是不利于印章真实所有人意志的。

 

上述情形,都没有体现印章所有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但是对于不知情的第三人来说,它是真实的。而法律从保护善意第三人及维护社会交易稳定出发,也承认这类文书的效力,称之为表见代理。这也是为什么私盖公章的合同一样有效的原因。

 

严格管理印章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

那么,印章的使用风险如此巨大,企业是否就不使用了呢。当然不是,否则就是因噎废食。

对于企业自身,须严格规范自己印章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如严格控制公章的使用,设专人保管,凡使用者必须登记等;在一些比较常用到章的部门,如业务部门可专刻业务章,一定程度上限制它的使用范围。

对于与对方签定协议,则需尽量了解对方企业印章的信息,如印章是否注册,是否是被授权人在使用等。

 

发生印章风险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印章的风险是最大程度地进行控制而不能绝对避免,在发生印章被非法使用后,印章所有人须尽快向有关机关报案,并适当采取登报的形式进行公示,力争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当然,也有可能当印章所有人发现印章风险的时候,法院要求其承担印章后果的判决书也快下来了。这时候,企业的应对就变得极其重要:首先要了解相对人对印章非法使用是否了解,如果相对人知晓这一事实,则该印章的使用无效,即与其签订的相关协议无效,企业无需承担印章后果;如果相对人对这一事实不知晓,则相对人是一个善意第三人,印章的使用有效,但该行为毕竟造成了损失,这时企业可以向造成这一行为的人追讨相应损失。

随着我国《电子签名法》出台,相信会有更多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当事人合法使用印章的权益。

联系人:杨律师

电话:13930322268

邮箱:yjmlawyer#qq.com(#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519号4楼

Copyright © 2023 捍卫自由刑事辩护defend-lib 版权所有 XML 捍卫自由辩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