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的生效
合同的生效是指已依法成立的合同,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合同生效不同于合同成立。
1、合同是否成立是一个事实问题,需要考虑当事人间是否有要约和承诺。
2、合同生效是一个价值判断,需要考虑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与规定,能否发生法律所认可的效力。
《合同法》根据合同类型的不同,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合同生效时间:
1、依法成立的合同,原则上自成立时生效。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在依照其规定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后生效。对于这类合同,在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的,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但合同标的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根据《物权法》的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抵押合同及商品房买卖合同均属于这类合同,即未登记不影响合同的生效,只影响物权的成立或转移。
4、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附条件或附期限。
A、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B、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二、效力待定的合同
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指合同订立后尚未生效,须经权利人追认才能生效的合同。效力待定合同主要有以下类型: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独立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状况不相适应的合同。
《合同法》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权性质上属于形成权。仅凭其单方面意思表示就可以使得效力待定的合同转化为有效合同。
A、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B、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其中的“善意”是指相对人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与其订立合同的人欠缺相应的行为能力。
2、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合同法》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A、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B、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3、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
《合同法》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三、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及其法律后果
1、无效合同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情形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合同法解释》规定,关于合同的无效还要注意:(1)合同法实施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2)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2、可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指因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瑕疵,撤销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的合同。
A、与无效合同的区别:
(1)可撤销合同在撤销前已经生效。在被撤销以前,其法律效果可以对抗除撤销权人以外的任何人。而无效合同在法律上当然无效,从一开始即不发生法律效力。
(2)可撤销合同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以撤销行为为之,人民法院不主动干预。无效合同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违法性,故对无效合同的确认,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可以主动干预,宣告其无效。
B、可撤销合同的类型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所谓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对合同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种类、质量、数量等涉及合同后果的重要事项存在错误认识,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订立合同,并因此可能受到较大损失的行为。合同订立后因商业风险等发生的错误认识,不属于重大误解。
(2)在订立合同时显示公平的合同。显示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对方没有经验,在订立合同时致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行为。此类合同的“显失公平”必须发生于合同订立时,如果合同订立以后,因为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不属于显示公平。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就此条注意几点:
ⅰ因一方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如损害到国家利益,则属于无效合同。对于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则不用考虑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一律属于可撤销合同。
ⅱ、并非所有的合同当事人都享有撤销权,只有合同的受损害方,即受欺诈方、受胁迫方等才享有撤销权。
C、撤销权在性质上是一种形成权,即依据撤销权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使得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得。为了确保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合同法》特别规定撤销权因一定的事由或者期限而消灭:
(1)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此“一年”期间的性质为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2)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3、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发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有:
(1)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合同在被认定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2)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3)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如关于管辖权、法律适用的条款即属于有关争议方法的条款。
(4)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予以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上海财税服务中心(http://shtaxhelp.com/)如有财税争议(规划)、票据和工商纠纷、高新技术(双软)企业认定等可以访问该网站并在线咨询,将有专业人士在24小时内回复您。
葛弋慧律师,咨询电话:13651658496,电子邮件:gyh_168@163.com,咨询QQ:1447054668
葛弋慧律师,咨询电话:13651658496,电子邮件:gyh_168@163.com,咨询QQ:1447054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