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400多名龙光城业主在坪山环境园聚集非法维权时,用砖头、石块砸向执勤人员,28名执勤人员受伤。当天,挑头闹事的违法人员被警方带离审查,最终43人因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被依法刑拘。
坪山环境园建设项目早在2007年就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是我市解决垃圾填埋、污泥处置等问题的重大民生项目,早于龙光城小区的规划建设。今年7月以来,以该小区居民为主的人员先后20余次聚集环境园非法维权,初步估计造成经济损失800多万元。暴力“维权”导致执法执勤人员和环境园工人等多人受伤。9月初,正值中秋节期间,“维权者”强行阻止垃圾车进入环境园,造成坪山“垃圾围城”,臭气熏天,居民的健康权受到严重侵害。
有专家指出,坪山环境园维权事件正逐渐脱离维权本质,驶向“违法”轨道。社会各界纷纷呼吁“维权者”回归理性,依法维权,不要踩踏法律的红线。
环境园是高标准建设的民生项目
据了解,坪山环境园规划设计始于2003年5月,2007年5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园内现有鸭湖垃圾填埋场、上洋污水处理厂、上洋污泥深度脱水厂和一座在建的上洋污泥焚烧厂。
坪山环境园是解决我市垃圾填埋、污泥污水处理等问题的重大民生项目。市水务局主管园内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厂和污泥焚烧厂3个项目,该局有关人士称,这些项目对我市环境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以污泥处理为例,目前我市污泥量为3300吨/日,现有处理能力仅1530吨/日,如不尽快建成本地污泥处理设施,将面临污泥围城,污水系统瘫痪的后果。”
实际上,环境园的设施和施工都遵循了较高标准。例如,市水务局人士介绍,设计规模800吨/日的污泥焚烧厂将成为全市污泥处理的主要设施,其目的正是为解决臭气而新建的。该厂引进全球最先进的法国技术及设备,产生的尾气、烟气主要指标达到和超过欧盟标准。在垃圾填埋场方面,坪山新区也已投入超过6500万元资金用于填埋场的优化,如增设除臭设备、建立绿化隔离带等。
暴力“维权”祸及厂房及工人
然而,今年7月以来,在坪山环境园还是上演了各类非法“维权”事件。
去年7月污泥脱水处理厂调试运行后,与之相邻的龙光城小区业主及周边居民开始投诉垃圾填埋场和污泥脱水厂臭气过大。今年以来,事件愈演愈烈,迄今已发生20多起较严重的扰乱社会秩序非法维权事件。
例如,7月27日,约200名龙光城业主来到污泥焚烧厂门口,打砸门窗、机器。8月17日,50多人再次聚集,拉横幅、敲锣,污泥焚烧厂工地的铁皮围栏、瓷砖等被破坏。
暴力事件还殃及污泥焚烧厂工人。11月12日,约100人堵在焚烧厂门口,阻止运送建材的车辆入内,随后又手持铁锹进入厂内。厂内60多名工人手持钢管、灭火器自卫,双方形成对峙,10人在冲突中受伤。13日,龙光城200多名业主再次冲进厂内,将3名工人打伤,并将该厂停在厂外的一辆奇瑞小汽车掀翻。
阻拦垃圾车造成“垃圾围城”
9月初,多家媒体以“深圳坪山垃圾围城”为题,报道了垃圾车无法进入填埋场,坪山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事件,此事便因非法维权引发。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坪山很多居民仍记忆犹新。9月5日至9日,约100名龙光城业主在进出环境园的道路上聚集,强行阻拦垃圾倾倒车进场填埋。几天下来,新区21个社区垃圾中转站堆积了约2000余吨垃圾。
事件令附近居民苦不堪言:由于天气炎热,腐烂的瓜果蔬菜、混着泥水的餐余垃圾和各种废旧生活用品混杂在一起,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味。“再加上经常下雨,污水被冲得到处都是,即便紧闭门窗也挡不住臭味。”仅7日上午,坪山城管部门就接到100多次投诉电话,要求尽快恢复处置事件,恢复秩序。
9日,鉴于新区居民的健康权利和公共利益已受到极大影响,新区政府决定采取措施解决“垃圾围城”。然而,在劝离过程中,部分“维权者”情绪激动,暴力对抗公务人员,最终多人被警方带走调查。
挑头闹事43人被刑拘
“垃圾围城”之后,借“维权”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并未结束,反而有了更强的组织性。
11月23日下午,400多名龙光城业主来到污泥焚烧厂门口。这次,他们统一了服装,身穿印有硕大“臭”字的白色T恤,佩戴口罩,制作了横幅,喊着统一口号,要求污泥焚烧厂停工。
为防止发生暴力冲突,大批警力迅速到场维持秩序。
据目击者回忆,现场“维权者”不听警方劝阻,拿起工地的砖头、石块砸向执勤人员。随后,又将厂房一侧外墙推到,拿起木板、钢管冲进厂区,打砸厂内的玻璃、机器设备,点燃布料,车间设备、变电箱和部分仪器不同程度损坏。
事件中共有28名执法执勤人员受伤,一人颅骨骨折鉴定为轻伤,另有27人被不同程度打致轻微伤。
坪山警方表示,法律绝不容忍借“维权”的名义上演暴力,发生袭警和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当天,警方对打砸人员采取果断措施,当场带走挑头闹事的违法人员。
随后,经深入侦查,龙光集团东圳公司相关人员参与组织策划这些违法维权事件,并提供资金、车辆等支持。相关人员被陆续抓获,调查取证还在进行中。据了解,截至目前,警方以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依法刑事拘留43人,13人被治安拘留处罚。
有法律专家指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一流法治城市的背景下,脱离法律轨道的所谓“维权”行为最终损害了公共利益,将面临法律的制裁。社会各界也纷纷呼吁相关人员回归理性,依法维权。 ■记者 陈震 卞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