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月10日电 (记者 许婧)来自中国、美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学者10日齐聚上海交通大学,研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时代机遇,期待在国际社会聆听到更好的“中国声音”。
2014年秋天,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法治中国建设也得到中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
1月10日,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执行主任贺诗礼(JamieHorsley)用流利的中文阐明了在讨论问责政府、政府道德与法治三者关系时,美国对公职人员信息公开的观点。她说,美国公开公职人员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避免利益冲突,申报的目的并非为了防止贪污腐败,这位研究中国法律问题的著名学者希望美国的做法能为中国提供经验,她也非常期待中国法治建设早见成效。
与会学者通过立法发展宪法、上海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型社会中的正义理论等角度,回顾了中国法治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法治中国”建设,学者们认同“中国已站到法治建设‘新起点’”,尽管面临诸如政府干预、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挑战,但学者们仍然看好法治中国建设的未来。
此外,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DarrellD.Irwin、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贺欣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沈伟分别围绕法治建设的若干维度,从全球视野探讨了反腐、司法公正、国家法治与中国法治的互动关系、法治的国际语境等问题。
本次法治中国建设研讨会暨国际期刊发展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共同主办,除了贺诗礼,还有汕头大学法学院院长、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学院前院长MichaelPalmer等国际研究中国法律问题的知名学者参与研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