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首页 >> 法律资讯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小麦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08-10-30

发文单位:山东省农业厅

文  号:鲁农生字〔2008〕28号

发布日期:2008-10-30

生效日期:2008-10-30

有关市农业局、有关县(市、区)农业局:

开展高产创建,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农业部决定2009年继续在全国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和省政府批转的《关于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省厅在全省选择了16个市的49个县(市、区)作为小麦、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市、区)。为扎实推进高产创建活动,现将两种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圆满完成高产创建各项任务指标,为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附件:

1、2009年山东省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2、2009年山东省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二〇〇八年十月三十日

附件1:

2009年山东省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和省政府批转的《关于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为扎实推进我省2009年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小麦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充分挖掘小麦生产潜力,通过样板辐射作用带动全省小麦生产水平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地点

示范县(市、区)为:章丘市、商河县、济阳县、淄博市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滕州市、广饶县、莱州市、莱阳市、龙口市、青州市、安丘市、高密市、诸城市、兖州市、曲阜市、邹城市、梁山县、泰安市岱岳区、东平县、肥城市、莱芜市莱城区、莒县、文登市、邹平县、阳信县、惠民县、博兴县、临邑县、齐河县、禹城市、陵县、平原县、聊城市东昌府区、莘县、茌平县、阳谷县、郯城县、苍山县、沂水县、鄄城县、单县、郓城县、曹县、定陶县等46个县(市、区)。

实施地块要靠近大路两侧,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排条件良好,远离建筑物。常年小麦产量450~600公斤左右。土壤有机质1.2%以上,速效氮80μm/g、速效磷25μm/g、速效钾110μm/g以上。

三、任务指标

组织实施“十、百、万”小麦高产示范工程。龙口市建立1个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其他45个高产创建县(市、区)各建立2个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亩产量指标60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12%以上。在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中,设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70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20%以上;设百亩高产示范方,亩产量指标65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15%以上。

除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外,每县(市、区)再安排高产辐射带动区10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8%以上。

全省共建立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91万亩,示范区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100%,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12%以上;高产辐射带动区460万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95%以上,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8%以上。

四、承担单位与任务分工

高产创建活动由省农业厅生产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主持,46个示范县(市、区)农业局负责具体实施。

省农业厅生产处负责全省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制定总体方案,组织培训县(市、区)、乡(镇)、村技术骨干,引进新品种(系),组织专家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等。

46个项目县(市、区)农业局负责落实项目实施地块,制定技术方案,培训、指导项目区农户。

五、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品种

济麦22、良星99、泰山9818、汶农六号、临麦4号、山农15号、济麦19号、烟农24号、泰山23号、烟农21号、济麦21、临麦2号、烟农23号、洲元9369、济南17号、济麦20号、山农8355、潍麦8号、烟农19号等。各县(市、区)高产示范区可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基础、耕作制度等选择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1~3个品种进行集中攻关、展示、示范。

(二)主推技术

小麦高产创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良种良法配套。在选择确定示范推广品种的同时,各地必须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本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集成和组装与种植品种相适应的主推技术。全省重点推广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小麦冬春控旺防冻防倒综合配套技术、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三)关键技术措施

1、培肥地力。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途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蓄肥水能力。

2、精播、半精量播种。运用精量播种机精量播种,大穗型品种,基本苗13万~18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3~2.5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5~3.0倍,每亩穗数30万~33万,每穗粒数45~47粒,千粒重48~52g,穗粒重2.3g左右;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10万~12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2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8~2.0倍,亩穗数45万~52万,每穗粒数33~35粒,千粒重45g左右,穗粒重1.5g以上。

3、氮肥后移。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片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4、配方施肥。高产创建地块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纯氮14~16公斤,磷(P2O5)8~10公斤,钾(K2O)7.5~9公斤,硫酸锌1公斤。

5、控旺、延衰。因播期、播量控制不力,或冬前积温过多,亩分蘖数超过80万、有旺长趋势时,越冬前和返青后,及时镇压,结合叶面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剂,控制旺长。

6、防病治虫。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六、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和技术小组

省里成立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由省农业厅王培泉副厅长任组长,省农业厅生产处解洪起处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曲召令站长、有关市农业局分管局长及项目县(市、区)农业局分管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技术小组依托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由山东农业大学于振文院士任组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徐兆春研究员任副组长,省农科院作物所黄承彦研究员、青岛农业大学林琪教授、省农技推广总站鞠正春研究员、有关市农业局(农委)农技站长及项目县(市、区)农技站长为成员。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各示范县(市、区)建立相应机构,要注意吸收项目区中相关乡(镇)领导和技术骨干参加。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

各示范县(市、区)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报省农业厅生产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备案。各县(市、区)实施方案要明确任务指标和工作进度,细化技术措施和人员配备,高产创建田块要落实到乡、村和农户。

省农业厅与县(市、区)农业局签订项目实施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分工实施。同时,各县(市、区)要明确一位联系人,负责材料上报和联络工作。

(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1、建立资金管理档案。各示范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和省财政有关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项目预算使用资金,实行专账支付。

2、建立项目区农户、地块档案。万亩核心示范区内,以村为单位逐户详细记录地块位置、种植品种、种植基础、承担任务、主要技术措施及实际产量。

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方、万亩核心示范片,都要用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位置树立相应的标牌,便于观摩学习。

3、建立项目实施档案。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用图片、文字、影像等形式进行全程记录,为项目检查验收等工作提供依据。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各高产创建县(市、区)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按照农业科技入户培训和指导要求,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达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百亩方有技术骨干,十亩田有技术标兵的高产创建要求;要切实组织专家深入创建点,开展小麦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项目区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五)搞好检查督导和验收总结

各县(市、区)农业局要加强材料收集,建立活动档案,做好工作记录,抓好总结交流,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省农业厅将在关键生产环节抽调人员进行检查督导。

各县(市、区)要于5月下旬,对小麦产量进行初步测产,及时上报省农业厅生产处和省农技推广总站。根据测产情况,厅里将组织有关专家统一进行验收。

各县(市、区)要于2008年7月20日前,写出项目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报省农业厅生产处和省农技推广总站。

七、具体进度安排

高产创建活动分七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8年9月~10月初,制定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区规划;部署任务,落实地块、农户;开展秋种技术培训;筛选和引进具有高产潜力小麦品种,做好备播工作。

第二阶段:2008年10月初~10月下旬,各高产创建县(市、区)按照技术方案要求指导项目区农户适期播种小麦。

第三阶段:2008年10月下旬~12月,进行苗情考察,制定冬前管理技术意见;举办示范户冬前管理技术培训班,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开展冬前管理工作。

第四阶段:2009年1月~4月,搞好春季苗情考察;制定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省农技推广总站举办春季麦田管理技术市、县级技术骨干培训班,各项目县要做好项目区农民的技术培训,适时指导农民进行春季麦田管理工作。

第五阶段:2009年5月,召开小麦项目实施情况现场观摩会,推动小麦后期管理工作。

第六阶段:2009年6月,省农业厅组织邀请专家对高产创建活动十亩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对百亩高产示范方、万亩核心示范片和十万亩辐射带动区进行测产验收。

第七阶段:对实施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员进行绩效考评;撰写总结报告和小麦超高产技术规程。

附件2:

2009年山东省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增强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省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省生产实际,制定2009年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山东是马铃薯生产大省,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增长,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单产逐步上升,良种普及率和脱毒薯应用量迅速扩大。在许多地区已经建立了一大批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出现了马铃薯专业生产县(市)、专业生产乡(镇)。马铃薯已成为一些地区支柱产业,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充分挖掘马铃薯生产潜力,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马铃薯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任务目标

2009年山东省选择6个县(市、区),建设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每个片面积1万亩。具体创建地点和任务目标为:

济南平阴县,建立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2850公斤以上;创建一个万亩连片马铃薯高产示范区,马铃薯亩产量达2500公斤以上。

枣庄滕州市,建立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3500公斤以上;创建一个万亩连片马铃薯高产示范区,马铃薯亩产量达3000公斤以上。

潍坊安丘市,建立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2500公斤以上;创建一个万亩连片马铃薯高产示范区,马铃薯亩产量达2100公斤以上。

泰安肥城市,建立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2600公斤以上;创建一个万亩连片马铃薯高产示范区,马铃薯亩产量达2250公斤以上。

临沂平邑县,建立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2500公斤以上;创建一个万亩连片马铃薯高产示范区,马铃薯亩产量达2100公斤以上。

烟台牟平区,建立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2600公斤以上;创建一个万亩连片马铃薯高产示范区,马铃薯亩产量达2200公斤以上。

通过项目的开展,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马铃薯单产水平比前三年平均值增加10%以上;项目区马铃薯良种普及率和脱毒马铃薯应用率分别达到95%以上。

三、承担单位与分工

由省农业厅生产处、省农技推广总站具体负责总体方案的制定并组织落实。成立省级领导小组与专家指导小组,组织开展高产创建专题培训与指导,组织高产创建检查与测产评比等工作。

各项目县(市、区)农业局根据部、省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定万亩示范区,制定操作技术规程,成立高产创建活动县级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负责高产创建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包括组织县、乡级农技人员和示范户的技术培训,组织新品种(系)引进;高产攻关田、示范田落实到户、到田,技术和物资服务到位,确保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四、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1月至2月初。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区规划;部署任务,落实地块、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引进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做好催芽、备播工作。

第二阶段:2009年2月上中旬至3月上旬。2月上中旬大中拱棚播种,2月下旬小拱棚播种,3月上旬地膜播种。

第三阶段:2009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3月下旬至4月上旬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现场指导,4月上旬对基地村技术管理技术培训。

第四阶段:2009年5月。上中旬召开产销联谊会和现场观摩会,下旬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

第五阶段:2009年6月。对实施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员进行绩效考评,撰写总结报告,提出进一步示范推广的意见。

五、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

为确保项目区的种植质量,提高种植水平,项目区内采取统一机耕、催芽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设施栽培。

1、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鲁引1号、荷兰15号、早大白、克新系列、东农303等高产抗病品种。

2、采用脱毒马铃薯种薯。高产示范田全部采用脱毒G2、G3良种。

3、提高耕耙质量。基地内实行统一机耕、整地,要求耕深20~25cm,土壤上松下实。

4、切块催芽、药剂拌种。每亩需种薯150kg 左右。播前20~25天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2~3天,同时剔除病薯、烂薯,然后进行切块。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最后按顶芽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每块种薯保有1~2个芽眼,重量25~30g。晾干刀口后放在温度为18~20℃的室内采用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2cm左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即可播种。

药剂拌种可减轻由于种薯带菌造成的苗期黑痣病、干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可用50g扑海因50%悬浮剂混合高巧60%悬浮种衣剂20ml ,加到1升水中摇均后喷到100kg种薯切块上,晾干后播种。

5、适时定植,合理密植。拱棚种植于2月上中旬播种,地膜覆盖栽培于2月下旬播种。亩播种在4500株左右。起垄双行栽培,大行距85~90cm,小行距25cm,株距20~25cm。起垄单行栽培,行距70cm左右,株距20~25cm。

6、科学施肥。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15-12-18)100公斤。

7、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的防治。

(二)工作措施

1、强化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由省农业厅王培泉副厅长任组长,厅生产处解洪起、省农技推广总站曲召令为成员。负责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协调工作,保证按计划要求顺利实施。山东省农科院王培伦研究员、省农技推广总站徐兆春研究员、高中强研究员等组成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吸收项目涉及乡(镇)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参加。

2、强化协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推广部门的协作,按照省制定方案的要求,做好项目落实和对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实行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联席会议制度,采取领导小组组长和技术小组组长双负责制。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季节包片督导;技术小组要建立联系点制度,按照作物包片指导,把良种良法直接送到田间,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分工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严格奖惩。

3、建立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档案。为保证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各示范县(市、区)和有关承担单位都要对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象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

4、加强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各示范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当地领导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努力筹措和用好高产创建活动资金。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补助资金的管理,实行专帐支付,建立资金管理档案。

5、采用科研、推广、生产及相关企业一体化的高效运作模式。在高产创建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育种、栽培技术和专家优势,结合省、市、县、乡农技推广网络优势,把优良品种配套技术直接送到生产者手中,服务及时到位。

6、建立攻关田、示范方,设置宣传标牌。在项目区内按照产量指标由高到低、面积由小到大建立高产攻关田、示范田,设立十亩方、万亩方,层层辐射,以点带面。在攻关田和核心示范区设立固定宣传标牌,便于观摩学习。

7、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项目区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省农业厅负责组织技术骨干的师资培训,市农业局负责组织县乡农技人员和示范户的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在关键时期要深入到基地进行指导,作到每村一名技术员、户均一个明白人、户均一张明白纸。要求技术人员包村包户,统一技术指导。

8、搞好检查督导和验收总结。各项目县(市、区)农业局要及时上报高产创建活动进展情况,省农业厅在关键生产环节抽调人员搞好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马铃薯收获前先由当地组织好产量自测,然后由省农业厅统一组织安排产量复测、验收。

联系人:杨律师

电话:13930322268

邮箱:yjmlawyer#qq.com(#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519号4楼

Copyright © 2023 捍卫自由刑事辩护defend-lib 版权所有 XML 捍卫自由辩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