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凉府办发〔2008〕62号
发布日期:2008-8-21
执行日期:2008-8-21
生效日期:1900-1-1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
《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管理制度》、《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训制度》、《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境保护制度》、《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制度》六项制度,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生产管理,切实保证基地生产的马铃薯达到绿色食品原料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一、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要选择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标准,基地附近不得有污染源存在。基地要设置标识,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二、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所用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符合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要求;农药、化肥的投入使用符合规定的标准、剂量和间隔期;施用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绝对禁止使用5种“高毒高残留”农药。
三、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应遵照“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制度进行生产管理。
四、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应建立统一的农户田间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绘制全州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布图。
五、农户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完备,应包含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播种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仓储、销售记录等内容。投入品清单和生产管理档案应完整保存三年。
六、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州、县(市)、乡(镇)、村、组、农户五级生产管理,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基地建设工作,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附件1: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生产管理,切实保证基地生产的马铃薯达到绿色食品原料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建立基地投入品公告制度。定期公布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品目录。各县市农业局根据马铃薯不同的生长时期和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发布病虫害情报和施肥意见,指导用药用肥。
二、建立各基地单元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各县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会同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环保等部门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资料的市场准入制。大力推广生物肥、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绿色食品专用肥。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绿色食品原料生产上禁止使用的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入生产应用。
三、发挥各县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市场监督管理优势,经常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对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经营单位,要坚决查处,直至吊销或取缔其经营资格,净化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的生产环境。
四、农药、肥料采购做到检验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标准等“三证”具有,不向无营业执照、无农资生产或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购买未经登记注册的产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科学合理选择使用农药和肥料。
五、人、畜、禽粪等有机肥料应经过无害化处理。未实行生产许可证和肥料登记管理的有些肥料品种,做到检验登记证和质量标准“两证”俱全。
六、为了防止种子霉烂、化肥受潮、结块和农药变质,建立干燥、通风的专用仓库,并有专人管理,做好防火、防盗、防水等工作。
附件2: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
为了加强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管理,切实保证基地生产的马铃薯达到绿色食品原料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依靠凉山州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力量,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为基地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结合凉山州的种植制度,进行大力推广,使基地农民节本增收。
二、根据需要配备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推广员,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操作规程的落实。基地办配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同各乡镇建立技术推广体系,带动种植大户。
三、基地办不定期聘(邀)请省内外知名农业专家来我州进行授课,加强对基地各有关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四、基地办组织技术人员到其他市、州进行观摩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同时聘(邀)请其他市、州来我州考察和技术交流。
五、以村为单位,通过技术人员讲课,播放光盘,发放技术资料等,每年组织基地农户学习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一次,保证每个农户至少有一名基本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人。
六、组建基地相应协会,引进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实现企业+协会+农户模式,生产、销售、科技服务一条龙。
七、紧紧围绕全州农业生产的总体规划,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行先进、实用、高效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附件3: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训制度
为了加强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管理,切实保证基地生产的马铃薯达到绿色食品原料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宗旨
(一)提高基地生产和管理水平,确保基地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为创造名牌产品提供基础条件;
(二)提高基地农户素质,满足基地发展和农户发展需求。
二、培训目标
(一)使基地管理人员尽快掌握绿色食品生产的管理技能,明确自己的职责,习惯新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法,与生态农业发展相适应,保证基地具有可持续的生产力;
(二)使基地技术人员及时掌握相关的 )链接,做到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信息网上查询。
七、基地环境保护由各基地乡镇负责
(一)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二)制定病虫害防治措施,科学施肥科学种植措施。及时回收田间的废弃农膜、农药空瓶等。防止产生二次性污染源。
(三)杜绝污染源的产生,保护好灌溉水源的源头,禁止开设有污染的生产项目,控制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禁止使用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化学制剂等。
(四)禁止向基地排放含重金属、硝酸盐、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放射性肥水和未经处理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倾倒、填埋有害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八、单元基地汇报
单元基地责任人和基地工作人员每月向州基地办公室汇报基地环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基地办负责人及时组织协调处理。
附件5: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监督管理,切实保证基地生产的马铃薯达到绿色食品原料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监督机构。州级建立由州农业局绿色食品办公室、马铃薯办公室、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植保站、土肥站、农技站、种子站、检测中心及州工商局、州环境监测局等部门组成的监督管理机构。各县市对应组建监督管理队伍,在州监督管理机构的指导下,严格执行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按各部门职责负责本县市的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监督管理内容。负责对全州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基地的组织管理、生产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技术服务、监督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化经营、效益分析等八大体系、50个评审点内容的落实到位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重点是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农户生产档案等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监督管理办法。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督导基地农户、组、村、乡(镇)、县(市)自下而上开展生产管理自查,年度形成总结上报州基地办,州基地办在严格对各类档案记录和年度总结审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重点抽查。
四、实行监督管理通报制度。监督检查的结论定向反馈生产基地核实,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进行检查情况通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报州基地领导小组批准,取消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标识使用权。
五、建立适用的检验检测制度。生产基地对原料采用送检和自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验检测,对结果如实记录。
六、建立基地考核奖惩制度。根据基地监督检查情况,对各县市基地建设和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考核评分,考核结果报州政府,州政府将对组织生产管理突出的县市及具体人员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