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首页 >> 法律资讯

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临港物流中心建设的意见

时间:2008-07-01

发文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

文  号:枣政发[2008]37号

发布日期:2008-7-1

执行日期:2008-7-1

生效日期:1900-1-1

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

  为构建沿运临港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沿运物流业,促进沿运经济发展,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实现鲁南经济带建设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鲁南经济带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鲁发[2008]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临港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性

  (一)临港物流中心是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以临港工业园区或城镇和产业发展为支撑,与腹地物流相对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的货物集散网络。建设临港物流中心对于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鲁南经济带建设意义重大。首先,加快临港物流中心建设是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内在要求。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是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是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区域资源、区位优势,以港航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大力发展水运物流,建设和完善以煤炭、水泥、农产品、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为主的转运型物流中心,加快内河水运融入现代物流业的步伐,打造运河物流品牌,是我市沿运区域具有的独特优势和急需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必须以此为契机,加快临港物流中心建设。第二,加快临港物流中心建设是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建设“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战略部署。突出特色,做好运河的文章,加快临港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会形成运河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会极大的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枣庄的集聚,从而加深人们对“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感知和认同,有利于更好更快地推进“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建设。第三,加快临港物流中心建设有利于构建货物集散大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市地处运河南北交通要塞,随着鲁南经济带的开发建设,现代物流业必将迅速发展,尤其在能源、化工、建材、食品等生产、生活服务的大宗货物流通上,我市将会成为鲁南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加快建设临港物流中心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和完善全市物流大格局的客观要求。

  (二)加快临港物流中心建设,我市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运河“黄金水道”是枣庄的先天优势。近10多年来,沿运区域已建成滕州港、枣庄港、峄城港、台儿庄港等枢纽港口,20多个作业区,货场面积100多万平方米,设计吞吐能力1700万吨。特别是港航物流已形成独特优势:航道标准比较高,航运能力比较强;港口发展迅速,设施完善;临港工业园区集中,沿运产业已成规模;腹地市场潜力巨大,临港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企业看好临港物流业。加快临港物流中心建设是枣庄借助运河优势、做大做强沿运物流业的难得机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临港物流中心建设作为加快鲁南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作为发挥区域优势、提高枣庄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把其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快临港物流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要求,突出优势联动、效益最佳,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统一规划与错位发展相结合,阶段性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以京杭运河为依托、以港口为载体、以沿运工业园区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推进临港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率先建成山东重要的现代沿运临港物流中心。

  (二)任务目标。到“十一五”末,基本建成以滕州港、枣庄港、峄城港、台儿庄港四大临港物流中心枢纽港口为节点,以转运型、配送型、基地型物流园区为支撑,水陆连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南连江浙,辐射苏鲁豫皖的现代临港物流体系。到2010年,全市临港物流业总投入达到20亿元;完成港口吞吐量2000万吨;推进船舶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全市营运船舶净载重量达到250万吨;培育出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进一步提高临港物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使之成为枣庄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三、坚持高标准规划,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临港物流中心

  (一)以山东省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据,研究编制枣庄市临港物流中心建设详细规划,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发挥资源优势,立足现实基础,突出品牌建设,全力打造滕州港、枣庄港、峄城港、台儿庄港四大临港物流中心。

  (二)围绕服务大宗物资贸易,打造滕州临港物流中心。依托滕州港、宏大港、交通港,突出煤炭、水泥、化工、农副产品等的集疏运,形成与104国道、京福高速、京沪铁路滕州货运站相对接的港口货物集疏散网络,力争在2—3年内建成一个集综合服务区、旅游观光区、产品加工区、商品贸易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转运配送型现代物流中心,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

  (三)突出多式联运功能,打造枣庄临港物流中心。依托临港产业园区,以综合物流带动专业物流,充分发挥水、铁、陆等多式联运功能,形成与枣庄高新区、薛城经济开发区、鲁南煤化工基地、海化工业园区等相联接的集疏散网络,突出煤化工专用港区建设,建成集仓储区、配送区、集装箱(专用罐)港区和旅游港区于一体的基地型现代物流园区。

  (四)强化综合服务,打造峄城临港物流中心。依托峄城港和万年闸,坚持专业性与综合性互补并进,以206国道为轴心,贯通韩庄运河与伊家河,通过涧头集镇向徐州市区域延伸对接,形成辐射苏北、融汇“两河”(韩庄运河与伊家河)的集疏散网络,逐步建成以农产品、建材、煤炭、杂货为主,辐射方圆百公里的转运型现代物流中心。

  (五)彰显城港一体,打造台儿庄临港物流中心。依托台儿庄港的传统优势和下游优势,突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建设,提升综合港务功能,重点建设船舶修配基地、旅游休闲港区和粮食专用港区,建成具有古城水港特色的枢纽转运型现代物流中心。

  四、强化措施,加快临港物流中心建设步伐

  (一)着力抓好港口路网建设。路网建设是构筑沿运临港物流中心的重要基础。交通、航管、公路、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与沿运区(市)政府密切合作,积极争取上级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建设进港主干道或专用线,延伸港区道路,连接省道、国道,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台儿庄港要加快万通路、宏运路及与苏北区域道路相对接的路桥等扩建维修;建设运河北大堤道路和涛韩公路等疏港道路。枣庄港要加大104国道、潘家渡公路桥协调力度,促使工程早日完工;加快铁水联运,与沙沟铁运站相对接;规划建设从京福高速至枣庄临港物流中心的连接线。峄城港要扩建完善万年闸周边进港道路。滕州港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现有进出口道路,加快城港路的升级改造,规划建设滕州港与京沪铁路的连接线、滕州港至交通港的疏港道路和红荷湿地景区东大门及广场,切实构筑连接港区的重要通道。

  (二)着力抓好港口整合。按照专业化、集约化、系统化、现代化的要求整合现有港口,配备先进装卸运载设施,满足大宗货物水运的需要。抓好枢纽港口的扩能增容,重点扩大滕州港、枣庄港的吞吐能力,使其分别达到500万吨以上。加快枣庄港功能分区设计、航道开挖和铁水对接等协调落实工作;突出抓好枣庄港化学品港区和建材专用港区建设。加强对台儿庄港的功能设计和资源整合与治理。加快台儿庄港、峄城港粮食和农副产品专用港建设。

  (三)着力抓好航道治理与建设。继续实施“十一五”航运规划,将43公里的航道由三级标准提升到二级标准。加快完成台儿庄复线闸工程,加快对万年闸复线工程的开工建设,加快滕州港至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专用港区的航道疏浚。到2010年,全线通航能力达到5000万吨。搞好沿岸绿化美化,建设集生态观光于一体的“黄金水道”。统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古邵镇万亩浅池藕开发,实施河库联网和“一干多支”工程,加快对滕州荆河、峄城沙河、薛城薛河、潘庄灌渠支流的开挖治理,使之与运河主航道相通,与城区相连;加强岩马、户主、马河、石咀子、周村水库和胜利渠等的除险加固和节水改造,增强水源供给,提高航运能力。

  (四)着力抓好第三方物流发展。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促进临港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沿运区(市)政府要制定政策,强化服务,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进入生产企业的采购、营销、加工、售后服务等环节,直接参与大宗货主的原材料采购或产品销售工作。要切实做好物流管理、物流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强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货源组织能力,拓展南北大运销业务。

  (五)着力抓好沿运支撑产业发展。促进沿运产业发展是临港物流中心做大做强的根本保障。要规划建设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以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为重点,搞好化肥、农药、种子、塑料薄膜等农资物流配送,做好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物流衔接,为建设“两大基地”服务。要依托枣矿集团、兖矿鲁南化肥厂、国泰化工、海化薛焦、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盛源宏达化工、柴里焦化等支柱企业,大力发展合成氨、清洁能源、碳一化工、煤基烯烃与新型合成材料四大产业链,形成以化肥、甲醇、甲醛、醋酸、清洁燃料等为主的煤化工产业体系,将枣庄建成国家级的煤化工基地。要依托鲁南中联水泥、滕州金晶玻璃、一方膏业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浮法玻璃、高档装饰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和石膏深加工产品,做大做强鲁宏、榴园、申丰、沃丰等品牌,形成以水泥、平板玻璃、墙体材料为主体的枣庄建材基地。以工程机械、加工制造、造船等为重点,着力提高行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为临港物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六)着力抓好综合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发展船舶制造业、维护修配业,延长船舶修造业产业链,完善港口货物装卸业务。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支持各类代理业、 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财务服务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态发展。同时,加快建设滕州港、枣庄港、峄城港、台儿庄港水路客运航线和专用码头,形成功能配套,特色突出的产业服务区,实现“以港兴业、以区促航”的互动效应。

  (七)着力抓好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临港物流中心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航道、船闸、港口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临港物流管理电子化、信息化。切实加强物流信息管理和人员培养使用,突出抓好与临港物流中心配套的物流信息中心建设,多角度采集市场信息,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技术在临港物流业中的应用,全方位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

  五、加强领导,切实做好保障工作

  (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领导。临港物流中心作为沿运各区(市)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区,全市统一规划,市、区(市)分级分期落实。各有关区(市)都要成立临港物流中心管委会,履行好临港物流中心规划、各类项目的申报与审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运输市场管理等职能。要切实加强考核。《枣庄市临港物流中心建设总体规划》落实情况由市政府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年度考核,督导相关区(市)具体实施。对争取上级支持和招商引资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投资者或帮包单位和个人,按照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注重政策引导。(1)市、区(市)两级设立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以及信用担保资金等,要向临港物流中心建设倾斜,与上级专项资金统筹使用,采取以奖代补、贷款担保、贴息等方式用于临港物流中心建设。(2)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市里从年度新增用地指标中单列一部分用于临港物流中心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所在经济开发区、乡镇(街办)或集团公司统一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对项目用地实行二级市场定向、定性出租或出让,不得改变用途。(3)优化税费征管。除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工本费外,对项目建设中地方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所得部分,自2008年至2010年,采取收支两条线办法用于支持项目建设。公安、建设等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征收,对市级以下部分三年内免征;对进出临港物流中心的客货车辆实行畅通工程。

  (三)形成整体合力。发改、国土资源、交通、航管、水利和渔业、人事、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找准结合点,争取更多国家、省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用于临港物流中心建设。要重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保障临港物流中心可持续发展。要对物流人才和资本进行摸底统计,特别对那些具备实践经验的物流企业家,对那些热爱临港物流业的优秀人才,制定出鼓励政策,支持和引导他们在临港物流中心建设与发展中展示才华、建功立业。

  (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放宽政策,搞好服务,把临港物流中心发展成各种资本聚集、各项经营活跃的“经济特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允许和鼓励有关区(市)按照TOT、BOT或BT等方式运作资本,建设专用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入市内外、省内外大企业集团投资临港物流中心;积极吸纳现有沿运、沿江、沿海大型物流企业进入临港物流中心经营;鼓励民间资本到临港物流中心干事创业;鼓励支持沿运物流企业上市运作,促进临港物流中心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二〇〇八年七月一日

联系人:杨律师

电话:13930322268

邮箱:yjmlawyer#qq.com(#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519号4楼

Copyright © 2023 捍卫自由刑事辩护defend-lib 版权所有 XML 捍卫自由辩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