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时诉求写错了,法官为什么不提醒我?""官司打到一半才发现漏了重要请求,还能补救吗?"这些让当事人抓狂的问题,在2025年迎来了重大变革!
202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审判工作中促进提质增效推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法官在3种合同纠纷情形下必须向当事人释明权利,避免因诉求错误导致"程序空转"!
本文将用最直白的语言解析:
哪些情况法官必须提醒你改诉求?
遇到法官不释明怎么办?
打官司前如何避免"诉求踩坑"?
一、典型案例:诉求写错直接输官司?
某建材供应商起诉要求继续履行钢材买卖合同,但庭审中法院发现:
✅ 合同已事实上无法履行(钢厂停产)
❌ 法官未告知可变更诉求为解除合同+赔偿
❌ 直接驳回诉讼请求
二审改判:
一审法官未释明属程序违法
发回重审并指导变更诉求
供应商最终获赔120万
二、2025年新规:法官必须释明的3种情形
情形1:起诉解除合同,但合同可能无效
法官必须告知:
"如果合同被认定无效,你是否要改为主张继续履行或缔约过失赔偿?"典型案例:
某加盟商起诉解除合同,后因合同无效改诉赔偿,获赔加盟费+装修损失
情形2:起诉继续履行,但合同可能无效/无法履行
法官必须告知:
"如果合同不能履行,你是否要改为主张解除合同或缔约过失赔偿?"避坑指南:
涉及定制类、季节性商品的合同,务必准备替代诉求
情形3:起诉确认合同无效,但合同可能有效
法官必须告知:
"如果合同有效,你是否要改为主张继续履行或解除合同?"关键点:
农村房屋买卖、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最常见
三、遇到法官不释明?3步自救法
1. 当庭主动询问
话术模板:
"审判长,如果我的诉求不被支持,我是否可以补充其他请求?"
2. 书面提交申请
格式要求:
标题写《关于请求法庭释明诉讼请求的申请》必备内容:
写明具体需要释明的事项(如合同效力认定后的诉求调整)
3. 二审程序补救
法律依据:
《指导意见》第12条:二审发现一审未释明应直接改判成功率:
2025年案例显示改判率达73%
四、打官司前必做的3项准备
1. 诉求"AB方案"
主诉求:最希望的结果(如继续履行)
备选诉求:次优结果(如解除合同+赔偿)
兜底诉求:底线保障(如缔约过失赔偿)
2. 证据"双保险"
履行类证据:证明合同可继续履行(如付款凭证)
损失类证据:证明违约损失(如评估报告)
3. 庭前"模拟问答"
自问清单:
✅ 如果法官认为合同无效怎么办?
✅ 如果对方提出不可抗力怎么办?
五、给律师的实务建议
1. 起诉状要"留口子"
示范条款:
"原告保留根据庭审情况变更、增加诉讼请求的权利"
2. 开庭要"盯释明"
重点记录:
法官是否完成《指导意见》第11条规定的释明义务
3. 上诉要"抓程序"
上诉理由:
一审未释明导致当事人丧失胜诉权
最高法新规不是给法官"加活儿",而是给当事人"上保险"——让专业的法官提醒你避坑,比输了官司才后悔强百倍!
最后提醒:
老百姓打官司:大胆问法官"我还能怎么主张"
法律从业者:吃透《指导意见》第11条